兴农评丨天价采购撕开监管缺口,莫让希望小学成失望样本
三农大小事,尽在兴农评。望样
近日,兴农希望小学四川省石棉县希望小学一项设备采购引发网友热议。评丨该校在灾后恢复项目中以每台1.4万元采购“松典DC201S”单反相机,采购成失而该型号网络售价仅631元,撕开价差超22倍。监管此外,缺口除颤仪采购价近3万元(市场价约1.1万元)、莫让餐盘数量远超师生实际需求等问题接连曝光,将该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面对大众质疑,石棉县教育局称“相机已更换为佳能并通过验收”,纪委监委对“审核疏漏”人员批评教育。然而,这一回应未能解答核心问题:高价采购的决策链条如何形成?验收环节为何容忍标实不符?涉事供应商是否存在利益输送?更值得警惕的是,事件曝光后相关部门以“信息未更新”“采购人员失误”等托辞应对,折射出公益项目问责机制的疲软。
希望小学作为公益项目,采购专业单反相机是否必要?校方称用于“微课录制”,但智能手机已能满足基础拍摄需求。而8400个餐盘采购(全校仅1800余名师生)被解释为“多校打捆采购”,却未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标注,进一步加剧公众对资金滥用的担忧。
此次事件,网友要的不是“已处理相关人员”的敷衍通报,而是招标流程的透明、资金去向的清晰,如公示招标文件、投标文件、验收报告、付款凭证等。对公众关注的是否存在勾连私吞钱款、中间商赚差价的情况,当地都应当在调查基础上作出回应。另一方面,该事件发生后,还应彻查利益链条,对可能存在的围标、串标、虚假招标等行为进行调查,追究法律责任。一句语焉不详的“相应处理”,难免令公众心生“大事化小”甚至“包庇掩盖”的猜想。
希望小学的设立,旨在改善偏远地区基础教育设施,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,当这些善款成为某些人眼中的“唐僧肉”,山区孩子失去的何止是一台相机?这次采购争议是一面镜子,照见了公共资金监管的薄弱环节,同时也给公共采购招投标敲响了警钟,除了追求程序合规,更要审查实质性合理。再穷不能穷教育,但每一笔捐款都应该花在刀刃上,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应该流向最需要的地方。
作者:杨娉婧